4月15日,一个寻常的下午,张爷爷骑着它收旧货的三轮车,来到了我们浔南支行。张爷爷今年73岁,是我们银行的常客。每隔一个月就会来我们银行存一笔钱,都是他一个月辛辛苦苦收旧货的收入,多则3000多元,少则1000多元。每一次,它都会存一张存单,定期1年。因为常来,网点每个人对他都很熟悉,甚至会有亲切感。
这天,张爷爷和往常一样来存钱,我从张爷爷手里接过一个旧旧的红色塑料袋,里面有各种面额的纸币,包括50元、20元、10元,都是他一笔笔赞起来的。这个破旧的红色塑料袋就是张爷爷的钱包。可是当点钞机点到一张100元时,发出了“滴滴”的声音,重复点了多次,依旧如此。抽出那张“嫌疑”币,经过手工检验,基本确认为假币。又请旁边的同事共同确认是假币后,我小心翼翼地告诉了张爷爷。
其实,当点钞机发出“滴滴”声时,张爷爷已经紧张地站了起来。当我告知他是假币需要没收后,张爷爷特别激动,年老的手趴在柜台的玻璃上,大声祈求我们可不可以把这100元还给他。我们都知道这100元可能是张爷爷捡了一天的塑料瓶,辛辛苦苦的血汗钱。当我们得知是假币后,心情跟张爷爷一样沉重。
不过出于职业要求,我必须收缴此假币。所以在安抚了张爷爷后,我耐心地跟他讲解了这张假币具体造假的地方,并跟他讲解了一般假币的特点和如何简单地分辨假币和真币,同时跟他说明了我们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职业。一经发现假币,我们有收缴的义务和责任。
经过半个小时的安抚、说明和劝解,张爷爷最终平复了情绪,对我们的工作表示了理解,还对自己刚才不文明的言行进行了道歉。他还说,虽然这次损失了100元,不过吃一堑长一智,以后懂得如何识别假币了,自己一定会格外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