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了近一个半月的高温少雨天气,令浙江省抗旱应急响应十年来首次升到了Ⅲ级。农业是民生之本,南浔银行与辖区内广大农民站在一线,共抗高温干旱,有方向有重点地切实做好金融服务工作,保障基本农业、稳定民生、力争丰收。
无惧烈日酷暑,田间地头访民情
高温持续,旱情日趋严峻,南浔银行早预见、早安排、早发动,做到“三个到位”:
确保人员到位。开展“农村金融普惠大走访”等活动,组织信贷人员深入村组、农家和田间地头,详细了解农业生产的品种、项目和旱情影响,听取农户的需求和建议。
确保资金到位。根据走访、调研掌握的需求情况,专门列出资金,专款专用,提高审批效率。
确保实惠到位。对农业生产贷款实行手续简化,利率优惠,真正把惠农便民工作落到实处。考虑到旱情可能带来农业生产的损失,为减轻农民负担,南浔银行主动让利于民,对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等贷款按基准利率计息,对其他涉农贷款按信用等级最多比同等条件优惠20%执行。
7月1日到8月15日,南浔银行客户经理足迹遍布全辖2822家农户、农业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善琏镇的建旺企业专业合作社是主要从事北京鸭、樱桃谷鸭、太湖鹅等特色禽类养殖的合作社,以“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周边农户650户,仅种鸭就有60000多只。高温给禽养殖带来了较大风险,于是南浔银行逐户上门走访,了解情况,早在7月17日,便向社员提供了总计300万元贷款,改善了养殖条件,防疫病于未然。
夯实农业基础,稳产保收先保障
在做好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南浔银行制定了投放计划,结合不同阶段的旱情,做到“三个优先”,即优先满足基本产品生产的资金需求,确保种养户、种粮大户正常经营,为稳产提供保障,确保“米袋子”、“菜篮子”等基本民生;优先满足农业产业化企业资金需求,把农用物资经销企业也作为信贷投放重点,满足流动资金需求,保证市场农用物资充足;优先满足农户和村集体整修灌溉渠道、完善水利设施的相关资金需求,夯实农业生产抗旱保收的基础。
旧馆镇的老沈,承包了罗汉村几十亩连片土地种植粮食,遭遇高温干旱天气,村部引水,这一片的引水渠却因经久未用多处堵塞,眼看土地干裂、穗子打蔫,老沈很是心焦。考虑到自家田地紧挨上陂塘漾的一个河湾,老沈等不及了,打算自己请人疏通渠道,然后抽水灌溉。可这些都需要花钱,南浔银行了解情况后,依托以前老沈办的丰收小额贷款卡,短短两天时间里就提供了3万元贷款,保障了后续资金投入,及时帮助老沈挽回了损失。
相对于稻谷,刚展开新叶的百合花更娇嫩得多,高温可急坏了太湖边的种植户们。这两天,织里镇许娄村的村民杨正元终于松了一口气:“多亏了南浔银行的30万贷款,帮我解决了农场的灌水系统,才救活了我的百合花。如果再不采取措施,这一年可就白干了!”杨正元说,只要这批花苗正常生长,年底回本是没问题了,还能小赚一笔。南浔银行织里支行考虑到花卉种植户的急切心情,减化了贷款程序,降低了利率,共为十几户农户发放贷款120多万元,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此外,对极少数已产生大面积作物损失甚至绝收的农户,南浔银行也积极提供最低利率的小额贷款,帮助他们改种油菜等秋种作物,尽量减少经济损失。到8月15日,南浔银行共发放蔬菜、粮食种植户贷款1399万元,其中蔬菜农业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及相关合作社贷款余额1060万元;另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来共提供了近400万元贷款用于完善各类农户抗旱设施设备。
保护特色种养,农民增收有依靠
特种养殖业是南浔区一大特色农业,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高温干旱下鱼类、禽类等农产品的养殖生产也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在做好基础农业信贷服务的前提下,南浔银行将支农资金重点投向特种养殖户、养殖企业,帮助农户顺利渡过灾期,力保农民增收致富的势头不减。
杨发祥在善琏镇卜家堰村租了外塘35亩,主要从事日本鳖养殖,另建了4个暖棚,一个月前刚刚投放温室甲鱼10万只。持续的高温对甲鱼苗的存活和发育、以及已放养两年多的3万多斤甲鱼正常生长收获造成严重影响,急需投入资金减小高温影响。刚刚投入不少的杨发祥犯了难,好在有南浔银行的支持,8月初60万元优惠贷款迅速划到了老杨的账户上,帮助他完善了温室恒温设施,外塘也增设了遮挡物并投放了水葫芦等控温植物,保证了甲鱼的健康生长。
葡萄等受到高温干旱影响的水果类经济作物种植户也得到了南浔银行的大力支持。张先生是善琏镇有名的葡萄种植专业户,2009年还成立了金丰葡萄专业合作社,4年来从单一种植发展为集葡萄苗培育出售、新品种引进培育和葡萄种植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合作社。日前,张先生刚刚新建了30亩葡萄大棚,却没想到迎来了几十年难遇的连续高温,流动资金难以维系。眼看造成损失,南浔银行在原有贷款的基础上,为他办理新增了10万元紧急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到8月15日,南浔银行为鱼类、禽类、生猪等各类养殖户提供了36194万元贷款,其中养殖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贷款余额达10195万元。
(张毅)